3年前的2013年9月7日,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,提出了共同建設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的暢想。同年10月份,習近平主席出訪東盟,提出共同建設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。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和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共同構成了“一帶一路”的倡議。
近2年來,中國鋼鐵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低谷,產能過剩和需求不足成為困擾鋼鐵企業發展的兩大難題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國家提出“一帶一路”發展戰略,為鋼鐵企業“走出去”,進行國際產能合作,尋找新的需求增長點提供了良機。確實,在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的促進下,我國鋼鐵企業在“走出去”方面有了實質性動作。例如,河鋼集團收購塞爾維亞鋼廠,中冶集團、馬鋼集團與瑞士福萊姆公司共同在哈薩克斯坦建設綜合鋼廠,等等。
“好風憑借力,送我上青云。”在“一帶一路”構想提出3周年之際,讓我們來看看中國鋼鐵行業的領軍企業———寶鋼集團是如何乘著“一帶一路”東風,踏上“走出去”發展新征程的。
本報通訊員 劉抒 記者 蔣文雯
今年初以來,寶鋼集團在越南的產線上制造出成千上萬的金屬罐,在印度尼西亞建設起加工配送中心,八鋼鐵路站臺開出國際班列……“一帶一路”戰略呼喚著寶鋼人,加快“走出去”的步伐,以創業的夢想和激情,踏上轉型發展的新征程。
對寶鋼而言,“一帶一路”是高度契合鋼鐵產業調整趨勢的重要戰略,是寶鋼探索海外事業發展新路、實現新一輪發展規劃“從中國到全球”的重要途徑。
“如果說以往我們的國際化動力不強是因為國內市場機會更多、風險更低,那么現在面對著表觀消費量已呈現負增長的國內市場,我們由內向外轉換發展空間的窗口已經打開。”寶鋼集團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徐樂江如是說。
時不我待 抓住新的發展機遇
寶鋼一直致力于建設國際化的鋼鐵企業,不斷調整完善產業布局。在國內,寶鋼建設湛江鋼鐵,兼并重組八鋼、韶鋼等,初步架構起“兩角一邊”戰略布局;在海外,從技術引進到參與國際競爭,逐步構建起以日本、韓國、新加坡、美國以及歐洲為中心、輻射全球的營銷網絡,并先后在印度、印度尼西亞、泰國、越南等國家圍繞鋼鐵供應鏈進行投資。不難發現,寶鋼在長期探索中逐步調整形成的產業布局思路與“一帶一路”國家戰略相契合。
近年來,寶鋼的國際化經營之路并非一帆風順。當前,國內鋼鐵行業產能過剩,市場環境惡化,盈利空間一再被擠壓,面臨壓減產能、處置“僵尸企業”、人員轉崗分流等生存壓力,寶鋼正在尋求走降低成本、兼并重組、減量發展之路。國內空間有限,新的發展空間在哪里?
去年以來,國家大力倡導央企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暨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。寶鋼有先進的富余裝備,在品牌信譽、人才隊伍、制造技術和管理能力方面擁有優勢,在國際化經營的道路上積累了經驗
寶鋼集團公司總經理、黨委副書記陳德榮指出,寶鋼要積極響應國家“一帶一路”戰略,以寶鋼工程為平臺,有效盤活與整合集團內優勢富余產能,制訂技術方案并提供差異化工程技術服務,尋找機會實現鋼鐵產能“走出去”。
今年3月份,由陳德榮掛帥,寶鋼“一帶一路”領導小組、工作小組正式成立,并在寶鋼工程下設寶鋼“一帶一路”辦公室,舉全集團之力強勢推進“走出去”發展戰略。
寶鋼“一帶一路”工作小組組長、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侯安貴認為,寶鋼正試圖通過自己的不斷探索實踐,為中國鋼鐵企業“走出去”架設平臺、提供范例,形成一套有效的運作模式。
發揮優勢 挖掘潛在需求和商機
在今年初寶鋼海外發展研討會上,寶鋼經濟與規劃研究院和寶鋼工程分別針對“一帶一路”國際產能合作做了寶鋼行動方向和行動設想兩個報告,引起積極反響。
“一帶一路”有巨大的市場和潛在的商機。南亞、東南亞地區由于經濟快速發展,鋼材消費增長迅猛,有擴增、改造鋼鐵產能的現實需求。寶鋼新加坡公司去年鋼材銷量創歷史新高,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長112%。該公司把寶鋼在國內成功的工貿一體營銷模式向海外移植,先后在印度、印度尼西亞建設加工中心。該公司總經理助理陳強認為,現在正是借助“一帶一路”國家戰略提升行業間、企業間橫向協同的最好時候,正是擴展寶鋼在這一區域的網點建設,讓更多項目落地、落實的最好時候。
八鋼地處“一帶一路”沿線,前些年在哈薩克斯坦、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建立了辦事處和銷售網點。一些在海外工作的八鋼員工發現,那里有水電、鐵路、公路等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,渴望中國企業帶著項目、資金去開發。這幾年,國內企業在中亞地區承接的重大項目越來越多,而基建離不開鋼鐵,鋼鐵企業一起抱團“出海”商機巨大。
“一帶一路”讓寶鋼發現了新的業務,找到了新的領域。八鋼在這一輪鋼鐵產業調整中承受著巨大的生存壓力。由于產能萎縮,一些運輸、倉儲資源富余出來,通過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、民企合作,八鋼物流運輸區域成為烏魯木齊鐵路國際物流承載區,八鋼車站成為新疆西行國際貨運班列集貨區和始發站。去年,該車站發運“中亞班列”21列,今年5月28日,從新疆發往德國杜伊斯堡的第一列“中歐班列”也從這里始發。政府有優惠政策,八鋼有公路鐵路聯運、倉儲等優勢,有大量富余產能。背靠中亞乃至歐洲巨大的市場,八鋼沿著“一帶”闖出去就能帶回來“真金白銀”。只要有需求就去做,八鋼物流運輸公司從中找到了未來的方向。
“一帶一路”讓寶鋼打開了“走出去”的思路和空間。去年以來,美國等美洲國家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多起“雙反”調查,使得經營模式以貿易和營銷為主的寶鋼美洲公司生存環境極為惡劣。雖然不在“一帶一路”沿線,但該公司積極參與國際優勢產能合作,以規避國際貿易風險。該公司總經理倪志軍表示:“是我要做,而不是要我做,而且必須態度堅決、反應迅速、行動果敢。”今年初,該公司組建項目團隊,在區域內廣泛物色潛在合作伙伴,挖掘具體項目。
較早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工作的寶鋼經濟與規劃研究院環境研究所所長趙浪、寶鋼工程工程技術事業本部整廠咨詢部技術總監朱曉辰認為,如果寶鋼抓住“一帶一路”的機遇成功“走出去”,未來將有效降低整個供應鏈上的成本,化解過剩產能,減輕環保壓力,騰挪出更多國內資源,培育衍生出更多新的優勢產業。產能的全球布局也將推進寶鋼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。
有序推進 力爭盡快取得突破
2013年,在集團公司的指導下,寶鋼經濟與規劃研究院開展了“‘一帶一路’戰略機遇與寶鋼對策”專項課題研究。寶鋼工程作為牽頭單位,對寶鋼股份、寶鋼不銹、八鋼等鋼鐵單元的產能裝備情況進行初步梳理,收集整理出第一批寶鋼優勢富余產能清單。目前,在寶鋼“一帶一路”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,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有序展開。“一是對接海外需求,二是尋找國內優勢富余產能,三是尋找國內優秀的合作伙伴抱團‘出海’。”侯安貴說,除了尋找國內外的合作伙伴,寶鋼還要對接國家產經政策,尋求相應的幫助和支撐,力爭盡快取得突破。
一些先期“出海”的大型企業的經驗顯示,“走出去”成功與否,在于具體項目能否真正落地并產生效益。一個海外項目從尋源、對接、決策、實施到落地,乃至今后的運營,涉及各方面的工作。寶鋼工程副總經理陳在根說,這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,不僅需要員工們有熱情,還需要集團內部各單位和部門對“一帶一路”工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,形成體系的力量,充分調動內外部的資源和智慧。
一些海外員工坦言:“參與‘一帶一路’既是選擇了更加廣闊的新天地,也是選擇了一條更為艱辛的事業之路,要吃得了苦,耐得住寂寞,有一種家國情懷。
“一帶一路”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,寶鋼需要的是更加堅定地“走出去”和“走下去”。